English

1999中国ISP回顾

2000-02-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刚刚过去的1999年是中国信息产业——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空前迅速的一年。数家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在美国NASTAQ上市,轰动了中关村,让无数老板把公司包装上市当成生命的第一要义;电信资费一降再降,以前只能在单位“蹭网”的人也可以在家里随意上网了,网民的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成为世界IT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国际商业巨头纷纷赴华讲演,为自己的公司吸引顾客……寂寞已久的ISP们也不再等候,请看:

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和ICP们的情况相比较,1999年中国ISP们的情况显得很冷清。ISP们在几年前其实风光过好一阵子,可后来不知怎么就变得默默无闻了,要不是去年的“瀛海威事件”,IT界几乎忘了ISP们的存在。相形之下,倒是那些ICP们风光无限——用句时兴的话说大量吸引了“眼球”,尽管他们在赔钱,可它们是“赔钱有理”,“眼球经济”、“注意力黄金”理论风靡了整个IT业,风险投资、媒体新闻、公众注意力等纷纷向ICP们倾斜,而中国的ISP们却仍然在默默无闻地为互联网用户做着Internet的接入服务。ICP们今日的繁华,只能是ISP们昔时的旧梦。

由于业务范围的限制,ISP不能像ICP那样提出那么多的新概念,在“概念主义”流行的时代,也就不能像它们那样吸引“注意力黄金”。ICP可以推行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网络门户,更有IBM、Intel等国际商业巨头与IDG等风险投资集团推波助澜,E-Commerce的风潮一波高过一波,而ISP们能做的事情似乎只有一件——Internet的接入,虽然他们是Internet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就像空气一样,虽然必要,由于习惯了便也就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存在了。

我们已经完全可以感觉到:“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上网”已成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语。据统计,1998年夏季中国互联网用户仅为100万,1999年初已增至200万。而到1999年7月,激增至400万,另据预测,到1999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将猛增至800万!互联网这个新兴IT产业的“裂变”速度,让国内外所有的业内人士为之瞠目结舌。有人把中国网民数每半年翻一番的奇迹称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数的摩尔定律”,可是,这个定律能维持多久呢,互联网产业的上升势头能保持多久?

事实也确实不容人乐观,1999年中国的ISP们日子的确不好过。1998年夏,Travelzoo.com在线旅行公司面向其70万用户免费发放了260万股股票,作为交换,用户必须给出其个人E-Mail地址及其他个人信息,成为“免费”的滥觞,“免费”风潮随即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行业,一大批公司纷纷仿效。更有甚者,FreePC于1999年2月8日宣布向互联网用户免费提供1万台个人电脑,从此后“免费”风起云涌,国外领先的ISP纷纷祭起了“免费”的法宝。面对着这场源于美国的“免费”大潮,中国的ISP们似乎见到了新出路,国内老牌的ISP像世纪互联网、瀛海威和中网率先点燃了“免费”活动的烽火,其它的ISP也纷纷闻风而动,一时之间,免费Modem、免费PC、免费上网混战不止。ISP公司推出免费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吸引更多的“眼球”,他们使用对用户的跟踪数据来拉广告。所有的网民笑逐颜开——只有市场竞争才能使消费者真正受益,垄断是一切不合理的根源。

可是ISP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本来是想通过拉广告维持成本开销,但实际上互联网广告远远没有引起重视,微薄的广告收入是不足以支付各种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在没有垄断的市场经济情况之下,由于竞争的存在,任何企业不可能谋取到超过正常水平的利润,除非去进行技术或管理的革命和创新。价格策略的路子不好走,技术上现在好像也没有ISP们发展的空间,管理上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有新的突破——ISP们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

二、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4年以前,Internet作为前沿科技,还停留在各实验室和科研院所中,Internet在中国的总体状况是:因为没人用,所以收费高;因为收费高,所以没人用。当历史进入1995年时,历经数年的积蓄和孕育之后,由于世界性的Internet的冲击,一个Internet大发展的阶段终于到来。在这个阶段,以瀛海威、世纪互联(当然也少不了中国电信的163、169)为代表的第一代ISP,脱颖而出,在广大百姓中也颇有口碑,甚至还可以说建立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当时,第一代ISP们所面对的用户主要是拥有高等学历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本身就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里“玩”过Internet,对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都有两手,因此,他们有求于ISP的,只不过是在他们那里开个帐户,由ISP给他们提供一个接入Internet的出口就行了。接入Internet所牵涉到的一些基础技术知识像安装调试Modem、安装使用浏览器等,对这些用户来说,即便不是“小菜一碟”,至少也不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第一代ISP将自己的工作重点就聚焦于“接入”上,而用户选择ISP时则将重点放在费用标准以及ISP租用的带宽这两者之上。

由于ISP提供的服务主要局限于“接入”上,因此,时间一长,连ISP的含义都由“Internet服务提供商”变成了“Internet接入提供商”,不过在那个时期,从某个角度来说,ISP的“接入”确实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服务了。

随着中国电信资费的被迫一再下调,“上网”改变了它初期的“贵族活动”的形象,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上网。上网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访华的Intel公司的CEO贝瑞特出语惊人,他说,不久的将来,Internet企业将不复存在,因为到时候Internet将成为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Internet将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Internet的深入人心,同时也随着电脑的进一步普及(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就卖出了国产品牌电脑232万台),更多的平头百姓对于上网也有点跃跃欲试了。从1999年初到1999年夏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用户由200万飚升到400万,网络的前景似乎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但实际上还有许多老百姓由于自己对上网几乎一无所知,对于网络这个高科技的产物或多或少有种恐惧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联上互联网,所以还在采取观望态度。对于这种现象,世纪互联网市场部的肖锋先生用“冰山理论”为记者做了一番形象生动的描述,他们认为:到1999年7月份,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突破400万,但在这400万用户中,大多数都是拥有高等学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之一角”,而普通百姓这一庞大的Internet潜在用户群,则还潜伏在水面之下,要将这一庞大的用户群“激活”,则需要ISP“潜入水下”,主动地为他们提供“真正到家的服务”。否则,中国Internet用户数的发展余地将极为有限。世纪互联网能够从态度上改变自己的服务宗旨,可问题似乎也不是这么简单,“上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需求,又怎样来开拓这样的市场?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网民总人数的比例达26%之多,而中国的400万网民仅占总人口的0.3%,这个数字虽然有点令人感觉上有点儿寒碜,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教育水平还不能和欧美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谁都知道中国人口多,似乎市场潜力也大,可是不要忘了中国有8亿农村人口,让老农去上网不是天方夜谭吗?

中国电信费用的被迫下调是1999年最令网虫们兴奋的消息,大家再也不用掐着秒表上网了。许多此前没有上网的人也都跃跃欲试,市场需求的泡沫飞速膨胀,好像有无穷的潜力可以挖掘。消费来源于需求,如果只是处于新鲜上网而根本没有上网的需求,这股热情又能维持多久?虽然“不宜妄自菲薄”,却也不当“夜郎自大”。

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市场越大利润空间就越大,谁能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谁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利润。现在的市场已经步入了微利竞争的时代,数量直接决定着利润。这个道理谁都懂,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做。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

1999年中国ISP们的竞争是最热闹的一年。中国电信的收费标准降低激活了国内Internet的普通用户。面对这样的市场局面,各大ISP奇招迭出,整个ISP市场的竞争瞬间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世纪互联网于1999年夏率先推出了“888元送Modem”的活动,吸引了大批用户,随后国内各大ISP跟风而动,“免费”风潮迅速席卷了广阔的中国Internet服务市场。与此同时,ISP间的价格大战也愈演愈烈,上网费单价一降再降,由年初的5元/小时降到了4元,3元,2元,最近某ISP又推出了1.5元/小时的超低价,一时舆论哗然。

对于“网虫”和“准网虫”来说,没有比低价的上网费更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了。看看今天的价格合理的上网费,我们不禁要问了,难道说现在提供网络服务的成本比以前会有这么大幅度的差别?在垄断横行的情况之下,一些厂商牟取暴利的行为是永远都不可避免的。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谁还要坚持暴利的经营宗旨就必然要被消费者和市场所唾弃,没有了暴利,企业就必须从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这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合理、公平的。

价格与服务,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哪个?价格固然是购买行为的重要依据,但是普通的消费者就一定会选择“低价”吗?厂商一定要走“低价”的道路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吗?看看彩电行业的价格大战导致的现在整个彩电行业一片低迷,我们的确很有必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在前几年,上网费每小时高达一二十元,那么,ISP们倒还可以在价格上大打主意,可如今对价格战过高的期望,显然已经变得不显示了——1.5元/小时的价格线留给ISP们的降价空间已经所剩无几。即使在免费(或超低价)活动的起源地美国,那些发起免费活动的厂商们日子也不好过。连正常商业利润都无法得到保证,就只好在服务质量上面打折扣,近日Mi?croworkz为此不断遭到用户的抗议——对用户来说,他们所看重的绝对不仅仅是价格。在价格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质量和服务。设想一下,网费在1.5元/小时的水平下,ISP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他们还有多少余力来改进硬件设施,还能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

在价格混战中,已经有并且还会有许多的ISP被“斩落马下”,剩下的ISP是继续厮杀、继续大打价格战,还是另寻出路、在服务和质量上一较高下?Tobeornottobe,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语)。

在这价格大战的乱潮中,最早推出免费活动的世纪互联网却又特立独行,给了人们一个不同的答案。他们又最早走出了“免费”,开展“真正到家的服务”的活动,强调的重点不再是“免费”,也不是低价,而是服务。其目的是让Internet像其它日常消费品一样,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启动一场轰轰烈烈的“Internet平民化运动”。众所周知,前几年,由于中国Internet的用户大都对于在上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有相当的了解,他们能否成为In?ternet用户,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力量,他们主动去找ISP接入Inter?net,支付近于天价的Internet接入费用,ISP高高在上,决定着一切。在这样的卖方市场中,服务质量的问题不可避免,用户的抱怨也没有人理会。可随着400万网民的陆续上网——可以说“该上网的都已经上了网”,中国的现有网民基本上都对计算机技术具有相当的了解,对Internet应用的接受也是从大学时代就已经开始。可这群人的规模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其增长也是有限的,Internet的用户数已经发展到快要“碰顶”的状况了。中国的ISP以后的发展空间何在?要ISP获得发展、要中国网民保持每6个月就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未免有些不太现实。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服务行业“残秋将至”。

据专家预言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商务潜在市场。而这一预言的前提就是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快的网络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消除用户的上网“恐惧症”、将Internet应用向非专业人员扩张的问题是制约中国将来Internet应用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由ISP来解决,否则电子商务、网络门户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不是我们要哗众取宠或故作“反潮流”状,看看为什么那么多的“网上书店”纷纷开张、卖了几十本书后又匆匆关门大吉我们就会更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于中国ISP的市场发展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也都相信市场是最权威的鉴定者。大家各自有自己的一套市场战略,但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得时候,ISP们应该如何抉择?

四、山雨欲来风满楼

“入世”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必然要加强自己的信息化进程。大量的境外风险资金也将会涌入Internet领域,Internet在我国会有飞速的发展。整个Internet的“生态链”应该是: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中国电信)-Inter?net接入(ISP)-内容(ICP)-应用(电子商务,如网上书店、网上拍卖等),可是在中国的Internet事业中,目前还存在一个极为不正常的畸形现象,那就是“两头大,中间小”,还在去年中国只有100多万网民的时候,就已经在大谈特谈电子商务了,而且像搜狐、新浪等ICP的品牌很大,而ISP的知名品牌却几乎没有。可在中国,现在最为紧要的是ISP这一环节,只有接入做好了,网民数大量增加了,内容和应用才能够健康发展。而且,ISP没有充分发展,对电信资源的带宽也是巨大浪费。

因此,在中国的Internet事业中,到底哪一个“生态环”最有发展空间,也就非常清楚了——就是ISP。有眼光的境外投资者也会将大量的资金注给ISP,培植出中国的AOL。AOL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的用户足有数千万人。我们的用户如果达不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不仅电信的带宽资源就会被浪费,而且ICP们开展的网上应用、电子商务等活动也不能顺利开展,达不到规模效益,最终会陷入无人喝彩的尴尬境地。更何况,国外ISP对中国市场早已虎视眈眈,这也迫使我们的ISP不得不立即行动。“国中网”在美国上市之后已经被美国公司收购了相当一部分股份,“狼来了”决非空谈。另外我国即将进入WTO,国内弱小的ISP若不加快发展,怎能抵挡如AOL之类的虎狼之师?明眼的ISP们大概也都看到了这一点,此时已是生死存亡之秋,谁又能任凭风浪起还稳坐钓鱼台?

正由于国内ISP的竞争,才使用户享受到了廉价的网费和完善的服务。价格下调,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是好事。但从长远来看,强调“服务”的意义和“价格”一样深远,只有为普通百姓提供完善的服务,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普通家电一样用电脑上网,才能真正开发中国12亿人口的巨大潜在市场,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而ISP要想完成“入世”后为中国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改变自己的经营思想,像世纪互联网提出的“真正到家的服务”,给用户免费上门提供安装调试Modem、教用户使用上网软件等技术支持,事情虽然不大,却体现了真正为用户服务的经营思想,这也不失为突破网民增长瓶颈的一剂良方——只有为普通百姓这一庞大的潜在Internet用户群体提供贴心的服务,才能迅速扩大用户群。

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全面的服务,不再将服务仅仅局限在“接入”上,这将是ISP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然趋势,随着ISP提供的服务内容发生革命性的变化,ISP的实质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第二代ISP即将应运而生。这是中国ISP们在“入世”前夕必须完成的转变。

价格-速度-服务,在这次全方位的竞争中,市场的选票最终将投给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